成品
作者:东郭
孔子雕塑系列
可根据客户需求而定
1《孔子六艺——乐》长98cn 宽38cm 高48cm 材质 铜
2《孔子六艺——御》长280cn-宽75cm-高63cm--材质-铜
3《孔子六艺——礼》长125cn-宽50cm-高115cm--材质-玻璃钢
孔子生活在“礼崩乐坏”的春秋时期,对周礼推崇备至,他说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。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他从夏、商、周三代的历史中,解读“礼”在社会统治秩序中的积极作用。而“礼”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,他周游列国,主张“克己复礼”、“以国为礼”,以此回复西周的礼治秩序。
孔子主张“克己复礼”,“复礼”指的就是恢复“礼”,当时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不注重“礼”,行为处事依照自己的意愿,为一己私欲作为,这时便要求“克己”,用“礼”来克制自己的欲望,恢复社会的秩序,也唯有“克己”才能做到“复礼”。
《礼记·祭统》中有言:“礼有五经,莫重於祭。夫祭者,非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生於心也。心怵而奉之以礼,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。”是如孔子“人而不人如礼何”。意思为,祭祀需要由心而生,内中的情感指使行为,即行为是心的延伸。孔子自身知“礼”,同样也规劝他人懂“礼”,他曾“杖敲”责友不孝,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生时要以礼节孝敬他们;待到死去,也要按照礼节埋葬、祭祀他们。雕塑中孔子仰脸,举樽祭天,神情自若。孔子有言“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”神未必在,只是心中有神,那他便可以存在,存在于心中,是一种自我的认可,心中的我与自我交流。孔子举樽祭天,或许他信奉的只是心中的自我,与自我的交流,通过祭祀的媒介来传达心灵。是身心的暗合,内在的认可付诸于外在行动,自然的流露,不是刻意而为之。
祭祀,不啻于外在的礼仪形式,讲求的是“尽之于心”,这种自发于内心的情感叫做“仁”。雕塑“仁”的体现来源于其手法的处理,衣物的虚夸,将身体衣袂做成连绵如山体,如书家手操笔墨,“一点一拂,动笔皆奇”,“体韵遒举,风采飘然”,短轴之间,雕琢出人物的气韵风骨,山峦的体势概貌,以及灵秀之气,横溢笔下。移自然山川之灵气于创作中,将雕塑人物与万象结合,取自然气象纳入人物形象中,顿见孔子修为,显现其廓然无累至高境界。
4《孔子六艺——数》长115cn-宽65cm-高70cm--材质-玻璃钢
5《孔子六艺——射》长100cn-宽35cm-高92cm--材质-玻璃钢
6《孔子六艺——书》长105cn 宽60cm 高70cm 材质 玻璃钢